1.打造高新產業發展的示范區、集聚區、引領區,當好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主力軍、生力軍、領跑者。 2.在發展理念上對標對表,在發展目標上對標對表,在發展路徑上對標對表,在發展舉措上對標對表。 3.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 4.堅持“聚焦產業鏈、培育新動能”,堅持“統籌產學研、聯通企校社”,堅持“融入新通道、共筑大平臺”。 5.轉化為戰略行動,轉化為發展規劃,轉化為工作方案,轉化為合作項目,轉化為具體事項,轉化為長效機制。 6.新目標新定位振奮人心、催人奮進,新目標新定位鼓舞信心、堅定決心,新目標新定位拉高標桿、提升標準,新目標新定位召喚實干、激勵擔當。 7.產業轉型的痛點,城市建管的弱點,改革創新的難點,民生關注的焦點,安全穩定的盲點。 8.盤活開放發展這一盤棋,激活改革創新這一動力,落實協調發展這一要求,打好精準脫貧這一硬仗,發揮好生態環境這一優勢。 9.催生爭先創優、勇立潮頭的新動能,增強破解難題、克敵制勝的新本領,開辟彎道超車、跨越領跑的新境界。 10.創新引領是動力引擎,綠色崛起是發展路徑,擔當實干是保障支撐,興業富民是奮斗目標。 11.意識要強,樹牢創新發展理念;觀念要新,以開闊視野和超前觀念謀工作;措施要實,用實打實的政策舉措求突破;行動要快,抓鐵有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12.挖掘潛在資源、善于“無中生有”,依托平臺資源、善于“借勢發力”,提升現有優勢、善于“點石成金”。 13.唯有強力招商方能彎道超車,唯有創新機制方能加速前行,唯有精準發力方能事半功倍,唯有優化環境方能近悅遠來。 14.思想認識有新提升,配套政策有新亮點,協作配合有新拓展,運行機制有新完善,宣傳引導有新成效。 15.優化“動力組”,做強“火車頭”,激活“發動機”,筑牢“硬底盤”,做實“穩定器”。 16.聚焦主導產業“招大引強”,聚焦科技創新“招高引新”,聚焦產業需要“招才引智”。 17.吸引高端人才的“強磁場”,科技創新資源的“聚集地”,科技成果轉化的“倍增器”。 18.既是發展觀又是方法論,既提出目標又指明路徑,既指出問題又給出破解之策。 19.在開放創新核心競爭力上筑牢“防火墻”,在先導產業綜合實力上深挖“護城河”。 20.在發展指標上注重引導,在發展過程中注重糾偏,在發展結果上注重考核。 21.下好智能制造“先手棋”,牽住新興產業“牛鼻子”,打好產業改造“主動仗”。 22.發展“新基建”,迎來時代“新風口”;發力“新基建”,按下發展“快進鍵”。 23.咬定轉型不動搖,聚焦創新不散光,深化改革不畏難,追趕超越不懈怠。 24.換來項目建設“加速度”,換來民生實事“成績單”,換來城市發展“好風光”。 25.舊動能出清提升需要“斷臂之勇”,新動能引入激活需要“接骨之能”。 26.深水區的“改革陣痛”,攻堅期的“頑瘴痼疾”,換擋期的“成長煩惱”。 27.產業發展看重大項目,項目推進靠營商環境,環境優化靠思想解放。 28.高質量發展的“引擎”,高水平治理的“大腦”,高品質生活的“精靈”。 29.創造了“示范區速度”,塑造了“示范區精神”,鍛造了“示范區作風”。 30.轉型的“瓶頸”,發展的“短板”,社會的“觸點”,群眾的“渴望”。 31.破舊立新的創新點,動能轉換的支撐點,狠抓落實的發力點。 32.暢通“大通道”,構筑“大平臺”,開拓“大市場”,強化“大支撐”。 33.產業循環是根本,市場循環是牽引,經濟社會循環是保障。 34.穩增長的“壓艙石”,抓機遇的“先手棋”,謀未來的“加速器”。 35.抓住了推動發展的“牛鼻子”,安上了加快發展的“新引擎”。 36.思維理念要更新,體制機制要更新,產業結構要更新。 37.畫好生態畫,筑夢高精尖,培育新經濟,壯大新動能。 38.投入穩則經濟穩,創新快則轉型快,項目足則后勁足。 39.以質為“帥”,以“新”促興,“立”得穩健,“破”得徹底。 40.新思想新理念,新平臺新機制,新舉措新政策。 41.播新理念之“種”,開高質量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