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公職人員必須具備能夠發現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的能力,因此,對策句在我們公職考試中是一個重點。而在片段閱讀中,對策句常由表示必要條件的關聯詞引導,因此,表示必要條件關系的關聯詞也就成為我們解題的重要突破口?,F將必要條件關系的關聯詞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詳細梳理。
必要條件關系
【典型格式】“只有……才……”
【關聯詞語】“除非”、“必須”、“應該”、“如何”、“需要”、 “怎樣”、“務必”等
【知識要點】
1.一般強調的是“只有”、“除非”、“需要” 后的內容,即條件部分,“才”之前的語句是文段的重點
2.必要條件通常引導對策
3.注意對省略的顯性關聯詞進行復位 “(只有、必須)對策句,才……”
【轉換格式】只有A,才B = B必須A = 不A,則不B
=A是B的必要條件(必備要素、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前提、基礎、保證)
=B以A為必要條件(必備要素、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前提、基礎、保證)
【例1】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業科技迅猛發展的形勢下,農業面臨的競爭首先是科技競爭。只有盡快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科技意識,才能不斷推廣大批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成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我國將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勢農產品和特色產業,將在糧食主產區推廣50個優質高產高效品種和10項關鍵技術。這些品種和技術的推廣和運用都需要高素質的農民。為此,國家已經決定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在全國普遍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將培訓農民超過1億人次。
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
A.農民亟需提高科學文化素質
B.國家加大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C.發展科技才能提高我國農業的競爭力
D.每年有大量農民接受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先指出我國加入世貿后的現狀。后文以“只有……才……”表示必要條件關系的關聯詞引導出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應采取的對策,即盡快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特別是最后也提到“這些品種和技術的推廣運用都‘需要’高素質的農民”??梢娬麄€文段都在圍繞農民應提高其科學文化素質展開論述,故本題答案選擇A選項。
【例2】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導向方式表現出來的集體行為,不過是諸多個人意愿與個人選擇的綜合表現。除非我們每一個人都關心環境,并采取具體的行動,否則,任何政府都不會有動力(或壓力)推行環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環保法規,但如果每個公民都不主動遵守,那么,再好的環保法規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個觀點是( )
A. 政府有責任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
B. 完善的法規是環保政策成敗的關鍵
C. 政府制定的環保法規應該體現公民個人意愿
D. 每個公民都應當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
【答案】D
【解析】文段第一句介紹了“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導向方式表現出來的集體行為”與“諸多個人意愿與個人選擇”的關系,作為知識類的背景介紹不作為文段的重點。后文出現表示必要條件關系的關聯詞“除非”,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心環境、保護環境,并以兩個反面論證進一步論證了我們每個人提高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因此,本題答案選擇D選項。
【例3】 讀書貴有疑,可貴之處,就是獨立思考,敢于大膽探索和追求。但是,提倡讀書的疑,并不是脫離客觀實際,并不是違背科學的胡猜亂疑。要疑得正確,疑得有長進,還必須善于疑。否則,當疑不疑,不當疑又亂疑,那不但得不到任何長進,相反還會把思想引上邪路,這決不是我們應取的治學態度。
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是( )
A.讀書要善于疑,而不能胡猜亂疑
B.讀書的可貴之處在于獨立思考
C.要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和追求
D.胡猜亂疑會使思想走上邪路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讀書貴有疑”,緊接著以轉折關系的關聯詞“但是”進一步提出“這種讀書的疑不能胡亂地疑”。那我們應該如何做呢?作者以表示必要條件的關聯詞提出對策,即“要疑得正確,疑得有長進,還必須善于疑”。后文進一步用反面論證支持了上文的觀點。故本題答案選擇A選項。
總之,正確利用必要條件關系的關聯詞,可以幫助學員迅速定位文段重點,準確而快速地解題。
青島華圖 孫麗莎
本文屬青島華圖原創,轉載請標注來源于青島華圖,未標明者必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