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小A家聚餐,吃到一半的時候,小A讓她老公再去拿一瓶可樂來,小A老公就問她可樂放在哪里,小A就反問他:“你覺得可樂會在哪里?”小A老公又問她是不是在陽臺的柜子里,小A又反問他:“不在那個柜子里還能在哪兒?”小A老公也有些不高興地說:“我就問一下,你說就說,老是說話這么難聽干什么呢?”小A也針鋒相對地說:“自己家里的東西放哪兒你都不知道嗎?你還好意思問?”
就這樣,兩個人說著說著話就多起來了,我連忙打圓場,雖然他們都盡量地克制住了,但整體的氛圍還是受到了很大破壞,我稍微喝了一點也就提前離開了。
像小A這樣喜歡說“反問句”的人在生活中其實經常會見到。我曾經就有這樣一個同事,比如你問他“今天某某怎么沒有來上班”,他會反問你說:“我怎么知道?”而不是“我不知道”。比如你問他“某件事怎么處理”,他又會反問你說:“你不會看那個文件嗎?”而不是“你看那個文件”。其實,我能明白他說的這些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意思,他只是單純地想表達“他不知道”這一事實而已,但人們聽著他的“反問句”都會覺得特別別扭,所以經常會有脾氣不好或不太了解他的人和他吵起來,也正因此,雖然這同事做人并沒有什么壞心眼,但還是朋友很少,一般都是獨來獨往。
人和人之間應該盡量地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當兩個人在爭論的時候,一個人總喜歡用反問句式,有時候的反問句就感覺看不上我,有時候覺得他自己高人一等,有時候又覺得在命令我,讓我不由得產生逆反情緒,有時候又覺得他很無所謂的語氣,反倒成了我在較真了??傊褪?,這讓人很不爽。因為你的反問對方要是回答了,他就有一種被指責和被否定的感覺,然后你再繼續把你要說的話說成反問句,變成了他一直在回答你的問題,一直都是占據話語上峰的你的確是盛氣凌人。但是溝通中如果他不是你該訓斥的人,就需要平等對待,反問句就是非常不平等的談話.如果聽話的人也是繼續給你說反問句,那你們一定會打起來的,因為經常聽總愛說反問句的人說話,自己也會被同化一些甚至同化掉。
比如把“我怎么知道”改成“我也不知道呀”,比如把“不在柜子里還能在哪兒”改成“就在柜子里”就行了。前者讓人覺得你有抵觸情緒,后者卻能讓人覺得你心平氣和好說話。